谦逊被认为是我们的传统美德,这一点其实大有可议。
我们在某些书的前言或后记里总能读到类似的话——时间仓促、资料不足、水平有限、错误难免。我们也许会问:这是在谦逊呢,还是在为自己的粗制滥造、率尔操觚开脱?或者说,谦逊就是开脱?道歉据说是为下一次的冒犯而提前打的招呼,那么,谦逊有可能就是无能的代名词或无知的遮羞布。
某些人的谦逊应当读作逊谦。他们是由于“逊”——稍逊一筹、学识才艺不如人所以才“谦”。正如有些人的谦虚应当读作虚谦,由于“虚”——腹内空空,草包一个所以才“谦”,有些人的谦卑是由于“卑”——地位卑下,所以才“谦”一样。平时谁见过上司对下属谦逊,前辈对后生谦虚,老板对雇员谦卑?等他们态度转变时,很可能他们已经失势、退休或破产了。
有些人仅仅是由于年纪大就希望年轻人对他们谦逊,这恰恰把事情搞颠倒了。欧阳修早就有不畏前贤畏后生的认识,因为未来属于年轻人。如果要谦逊的话,倒是年纪大的人应当谦逊、善待年轻人而不是轻视年轻人。退一步说,这些人像笑话中所讲的那样,年纪有了一把,学问一点全无,笑话倒有一担,无知无德又无耻,要名要利不要脸,让年轻人如何尊重他们,又怎么会对他们谦逊?
每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、有抱负的文学家、有创造的科学家对前任或前人都是不谦逊的,都是“修正主义者”,甚至是“革命家”。舜代行天子政事,除去了共工、?兜、三苗、鲧等四人,又起用了“八恺”、“八元”等16人。舜对尧是不谦逊的,否则就会一事无成。杜甫若仅仅模仿其祖父作诗,即使惟妙惟肖,充其量只是“杜审言第二”,而不会成为“诗圣”。祖冲之如满足于前人的成就,也就不会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7位数。对他人的成果膜拜顶礼,必然会压抑自己的创造力。如果处处事事“按既定方针办”,“萧规曹随”,把战乱甫平时的权宜之计作为千秋万代的真理奉行不渝,只会“我注六经”,不懂用“六经注我”,只想“法先王”,不愿法自己。这样的人,或者是懒虫,或者是笨蛋,或者是滑头。孔子说:当仁,不让于师。“不让”,也可以说是不谦逊。
歌德说过:只有叫花子才是谦逊的。反过来说,只要不是叫花子,就不必谦逊。于人无所求,则不会对金钱、权力、美色谦逊。于己无所失,以无产者自居,也用不着对人谦逊。孔子说:君子畏天命、畏大人、畏圣人之言。他把话说反了。思想自由、精神独立的君子才是无所畏惧的。在他们眼里,世界上无尊卑、无贵贱、无男女、无长幼之分,精神上都应平等;无权威、无偶像、无经典、无禁区,什么都可以批评。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、三纲五常、三从四德等等全是屁话。
钱钟书大学毕业时有人希望他继续读研究生,被他一口回绝,并扬言:整个清华,没有一个人有资格做钱某人的导师!这是何等的不谦逊!李敖宣称: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,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,李敖,李敖。这又是何等的不谦逊!他们的不谦逊是以博学卓识和自知自信为基础的。他们是特立独行之人、桀骜不驯之士,而不是狂妄自大之徒。实事求是、敢想敢说、敢做敢当,何谦之有?谦有何用?哪一项诺贝尔奖是靠谦逊得来的?靠四处作揖、八方谦逊磨来的奖,其价值能有几何?
明、清的科举取士,题目由《四书》中出,答案从朱熹处来。考生只能死记硬背、代圣人立言。朝廷不仅规定了你想什么,而且限定了你怎么想。所以,我们多记忆奇才,而少思想巨人;多人云亦云、亦步亦趋之辈,而少奇思妙悟、异想天开、思接千载、视通万里之杰。鲁迅告诫青年少——或者竟不——看中国书。因为他从中国史书中看出了“吃人”二字。其实还应加上“骗人”。正统的修史(作文)原则是为尊者讳、为亲者讳、为贤者讳、为长者讳……讳来讳去,还能剩下多少真实的东西?修史(作文)的人对上上下下、方方面面都要谦逊,修(作)出来的还是个东西吗?“真理像光一样,它很难谦逊。谦逊是使我寸步难行的绊脚石。它是一种对付真理的预防剂。”(马克思《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》)立志探讨真理、思想自由、精神独立者,请从不谦逊做起。